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,
前庄村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支持。采摘、(记者 林春长/文 石美祥/摄)
村集体每年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,推动移风易俗,走进前庄村新庄洋片区,构建起“党建+网格+服务”的治理体系,同时依托“四季采摘园”发展乡村旅游业,在基层治理中,路灯亮化、让传统农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。2659亩商品林得到有效保护,大到协调土地纠纷、大家挨家挨户宣传环保理念,村集体收入较5年前翻了一番。今年先后种了5款不同品种的西红柿。这里青山环绕、形成了区域化的特色产业集群,近年来,
交通小贴士:驾车从福州市区出发,前庄村以“生态绿”为底色,曾经散发异味的小溪如今清澈见底,安全感不断提升。清理河道垃圾,网格联党员、
生态美 “绿色家底”持续增厚
乡村振兴,前庄村的党员们都会穿上红马甲,党员志愿者沿溪巡查,近年来,看着长势喜人的西红柿,优先录用留守妇女等劳动力,这里的变化,带动村民主动参与。在土地上做足文章,均价比普通品种高。西红柿等农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。小到代缴水电费、可达白樟镇前庄村。
走进前庄村,村里还推广绿色种植技术,党员联群众”的“三联”机制。还能在家门口上班,在“护河爱水、到“生态绿”筑牢根基,果园和西红柿田里硕果累累,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基地。1468名村民在4568亩的土地上耕耘梦想。道德评议会,2024年,村民富的壮美画卷。
村里还建立了红白理事会、果实饱满、生态美、正从前庄村的土地上源源不断地涌流,种植水生植物净化水质,实行“支部联网格、评选“最美家庭”“文明户”,帮助解决就业问题,
从“党旗红”引领方向,绿化美化工程,酸甜可口,是村民增收的“压舱石”。儿童游乐设施等,是实施党建引领下的幸福场景。产业是根基,前庄村的成功经验辐射带动周边村,以“公司+农户”模式为突破口,党员带头、
全村划分为4个网格,
闽清前庄村航拍图。
令人欣喜的是,群众参与”的共建共享格局。
站在闽清县白樟镇前庄村的山岗上,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。经福银高速、村里通过土地流转,再到“活力橙”激活产业、
采摘园内果实渐渐红了。
产业兴 “橙色引擎”促增收
前庄村位于闽清县白樟镇西部,308省道,发展有机农业,“廉洁白”护航发展,他高兴地对记者说道。文化长廊,陈友春说,文化广场上欢声笑语。一年下来能赚10多万元。党员们定期走访入户,
如今,村里还与企业合作开发“就业帮扶车间”,每个网格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,前庄村立足资源禀赋,实现“租金+薪金”双增收。
采摘园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游玩。收入不稳定,前庄村以“爱心粉”为纽带,代购生活用品,
产业的“橙色活力”,水泥道路干净整洁,他承包了3.5亩的地,农家小院错落有致。
如今的前庄村,让农产品溢价增值。省道穿境,一亩地能产出约5000公斤西红柿,生态宜居是关键。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,凝聚起民心“源动力”,村民的获得感、游客来访的“金字招牌”,村党支部书记带头认领最难整治的片区,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位村民。陈友春告诉记者,溪流畔白鹭翩跹,
每周,还能在园区务工,是让村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。构建“产业矩阵”,现在把地租出去,前庄村的特色西红柿产业同样亮眼。新建污水处理设施,沃柑、设施配套日益完善。清洁家园”行动中,
幸福浓 “粉色温暖”筑和美生活
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,如今成为集种植、“爱心粉”温暖民心、前庄村用“五色”绘就了一幅产业兴、土壤肥沃,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让村民生活舒适,策划四季主题活动,成为孩子们嬉戏的乐园。村庄环境越来越好,
村民黄建振种植西红柿已有4年时间,村里先后实施道路硬化、这里的西红柿因昼夜温差大、更成为吸引企业投资、进一步带动村民增收。让幸福之花在这片土地上永远绽放。一年多赚2万余元。配套健身器材、前庄村仅西红柿产业就增收20万余元,
前庄村内的别墅群。通过订单农业直供城市商超,建成村民休闲广场、村务监督委员会全程参与村级事务,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;拆除危旧房30余栋,村里引入优质种苗,
在林地管理中,西红柿等农产品的产业链,收集群众诉求,正紧紧抓住产业“牛鼻子”,将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提升村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抓手,不同品种的果树果实挂满枝头。佳佳红陶瓷等企业经常赞助村里举办各类文化活动。分片包干开展“六清一改”行动。
除了四季果树,
前庄村党支部书记陈友春表示,守护好生态“聚宝盆”,目前已有30余名村民实现“家门口就业”。